华东旺季限产是涨价诱因,而限产主因是环保。环保力度加强有目共睹,但并非阶段性“轰轰烈烈”,目标有望全部实现是对十年来环保行动成果的肯定,长期发展基调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已经呈现。我们认为,环保力度将继续贯彻,南方地区“随机应变”的环保机制将逐步成熟,时时监测大气变化,达到触发条件后执行污染企业限产停产。今年南方多地旺季第一次因环保限产,出现价格急涨现象,预计明年过程将相对缓和,但不会影响供不应求涨价的根本逻辑。环保影响不仅体现在四季度南方灵活性、触发性上,更规模性体现在北方时间延长以及2+26大气通道城市特殊要求上。
涨价引起下游反对是近期主要关注点,如何看待混凝土协会的发文?我们认为,首先,中国水泥协会已做出官方回应,市场情绪稳定。第二,全国600余城市仅2市混凝土协会发声,不具备代表性,影响力有限。第三,混凝土行业不能以成本波动为由,用低价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替代。第四,今年南方局部紧张,北方错峰力度超去年,环保是重要诱因,供给新常态的产生带来一些“不适应感”不必过分担忧,今年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新常态的开端。
看向新疆,看好淘汰32.5强度水泥的全国推行。水泥产能过剩实际指水泥熟料过剩,提高水泥产品标号可降低混合材比例,提高熟料使用比例,加快熟料产能消化。可以从集中度角度论证淘汰低端水泥的自发性。四季度出现价格倒挂现象,即熟料价超过水泥价,背后体现大企业控制熟料发货,增加自用比例的动机,同时,小粉磨站高价买进熟料却以较低价卖出水泥,如持续时间长将触发小企业角色转型贸易商或退出。大企业配备大规模磨机,小企业磨机小生产高标号水泥一直面临设备门槛高,因此,小企业减少市场集中度有望提高,产品规格自发性升级,水泥熟料产能过剩有所缓解。此外,从国际先进经验中也可论证淘汰低标号水泥的趋势性。
供给侧改革仍是未来很长时间内的主基调。四季度虽未颁发针对性去产能政策,但是从间接角度,严控新增产能就是供给侧改革的另一种反应,除置换与前期批复产线以及西藏地区供需缺口允许新建产线外,其他地区严控新增产能,时刻隐含在全年各个时段,因此,“供给侧改革一直在身边”。而从直接角度,无论是政府主导还是协会自律,均对水泥过剩采取相关行动。
关注区域差异性机会不只是观察需求端,理解区域市场格局才能理解协同。除需求端显著拉动,各区域呈现不同的行业格局,与协同限产的持续性直接相关,因此始于2011年左右协同限产力量的发挥也会受到区域供给格局的制约。协同效应在水泥行业成熟区域更为显著。在行业没有发生质变、无外力打破局前提下(有可能表现为需求与供给的剧烈变化),尚未出现赢家通吃现状,寡头竞争表现出稳定性,熟悉市场规则后,企业协同限产成为利益共识。在华东、中南13个省区中,大部分企业经历过往的限电限产,以及现阶段雨季、夏天淡季自发限产、冬季环保被动限产,相当于过去多年多轮博弈后形成稳定状态,而协同成为稳定时期保障各方利益、受到认可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