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证券日报
近期央视一则报道称,深圳有居民楼房出现楼板开裂、墙体裂缝等问题,每逢雨天渗水不止。根据当地政府的调查结果显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楼房建设时使用了大量不合格的海砂,进而暴露出目前国内混凝土市场以及建筑检测业务的混乱内幕。
据了解,珠三角区域使用海砂搅拌混凝土并非个案。在2005年至2012年8年间,该区域曾发生多起海砂建楼案例。最近被查出的案件是2012年12月,佛山的世博嘉园、利海尖东半岛、怡翠世嘉和阳光国际广场4个在建楼盘项目违规使用超标海砂。而此次被曝光的“海砂危楼”项目,共涉及华润集团承担的广东最大旧改项目华润大冲村旧城改造、深圳在建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以及嘉逸豪园等部分住宅项目。
为了治理这一乱象,深圳市住建局在3月16日宣布,全市所有搅拌站于3月14日当晚紧急关停,在全面地毯式排查中,共选取样品165组,其中16组氯离子超标,检测不合格率为9.7%,涉及15家企业。除深圳市东大洋建材有限公司被吊销资质证书外,深圳市住建局还责令8家企业(站点)停业整顿一年,另外6家企业停业整顿半年以上。同时,该部门在2012年动态核查中发现的16家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因不符合资质条件要求,资质证书也一并予以撤回。
而随着有关方面对混凝土市场以及建筑检测业务的重视,规范商品混凝土市场,抓紧建筑物质量检测或将成为政府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在政府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时期。
利好建筑检测行业
资料显示,不合格的海砂含有大量的的氯离子,而这样的海砂混凝土会对钢筋产生持续的化学作用,直接破坏钢筋的保护膜,侵蚀钢筋的内部结构,减少钢材原有的支撑力。另外,氯离子会使混凝土膨胀,使混凝土内部开裂,导致建筑物表面出现混凝土松溃,整个钢筋混凝土的墙体便会直接露出钢筋,混凝土也最终会一点点全面脱离钢筋,使得建筑物失去钢筋支撑进而发生垮塌。
因此,建设部2004年9月发布的《关于严格建筑用海砂管理的意见》意见中明确规定,海砂必须经过净化处理,满足要求后方可用于配制混凝土。对钢筋混凝土,海砂中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6%。若必须使用海砂时,则应经淡水冲洗,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
而深圳部分不合格产品,单位氯离子含量最高的已经到了0.15毫克—0.16毫克,超过规范2倍到3倍,大幅缩短了建筑物使用年限10年—20年,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这种情况下,对建筑物材料的质量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券商就表示,包括建研集团(002398)在内的专业从事建筑物质量检测的上市公司,将在未来建筑物检测政策中充分受益。
或提振公司业绩
建研集团证券事务代表柯麟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在混凝土方面主要有3大业务,其中涉及海砂的主要集中在检测上。
柯麟祥认为,发生深圳“海砂危楼”事件后,确实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检测方面业务,尤其是在沿海省份。他举例称,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福建省曾组织了一次对全省校舍质量的大排查,使得公司在这方面的业务量猛增。同时,他还表示,公司检测业务在福建省的占有率位居第一,在重庆市也占有一定市场,而检测业务的毛利率则在50%-60%,因此随着建筑检测业务的增加,公司的业绩也会相应有所提高。
除了检测业务,建研集团在混凝土方面的业务还包括外加剂与商品混凝土。
对于外加剂业务,柯麟祥称,混凝土抗氯离子滲透增强剂是建研集团独立研发的多功能混凝土添加剂产品,该产品能很好地降低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从而降低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目前产品广泛应用在港口工程、跨海大桥、海洋工程等需要降低混凝土电通量指标的工程上。
此外,对于建研集团旗下的混凝土子公司是否生产海砂的问题,柯麟祥表示,根据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标准》规定“在天然砂资源匮乏的地区要积极推广人工砂,严格控制净化海砂使用范围。未经净化处理或净化处理不符合要求的海砂不得用于配制混凝土。严禁净化海砂用于钢筋或劲钢(管)混凝土等钢材与混凝土共同受力的结构”。同时《福建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标准》还对预拌混凝土及其用砂的氯离子含量有明确的监督抽检抽测的规定。公司的原材料采购验收严格依据相关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不存在购买使用海砂作为混凝土原料的情况。
而除了拥有检测业务建研集团外,一些掌握海砂处理工艺的企业也受到了市场的关注。
不过,沿海一些大型建设上市公司均表示,海砂的处理工艺其实并不复杂,很多企业都可以做,深圳出现“海砂危楼”主要是当地企业为了节省资金而偷减了处理工艺。据悉,一立方河沙的最低价约160元左右,不需冲洗的海砂价格只需30多元,但如果将海砂经淡水冲洗,从而达到国家标准,其实际成本还要高于河砂。
另外,上述企业认为,当地监管不严,也是造成了如此严重后果的因素之一。他们称,除了广东外,很多沿海省份已经严禁使用海砂,因此当地的混泥土搅拌站几乎全部生产河砂或人工砂。如果允许使用海砂,那么就一定要加强检测力度。